北方“冬夜”双重挑战,生活成本增加!北京的天气突然变冷,让毛丽怀念月初的好天气。阳光明媚,微风徐徐,一件轻薄的外套就可以在户外度过一整天。然而十天后,气温明显下降,一些地方甚至还下了小雪。北京公布的数据显示,10月20日南郊气象台记录气温仅为-0.5℃,这是今年立秋后气温首次降至零以下。此次降温时间比常年提前近20天,创下1951年以来下半年第七次破零最佳时间。北方多地也出现明显降温。河南嵩山、洛阳等地区迎来初雪,气温下降8℃左右。吉利部分地区河北、山西等地也出现明显降温。气候变化不仅带来寒意,也给城市运行带来新的挑战。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徐晓峰指出,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个人生活,也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评价。受冷空气影响,吉林、辽宁、京津冀等地区气温明显下降。在河北省石家庄市,高平一家正在给房子取暖。因为担心孩子着凉,他们使用空调和“小太阳”取暖器。结果电费增加了几个数字。在吉林长春,李祥勋家里的暖气管道出现了问题,他不得不依靠空调和暖气来度过寒冷的夜晚。毛丽发现,每年入冬后,出租车的乘坐次数都会大幅增加。去年12月,他乘坐出租车26次,花费克806元。今年10月刚过,他打车就花了500多元。他认为,如果提早进行供暖,成本也会相应增加。对于很多北方居民来说,冬季的提前不仅意味着气温骤然下降,也意味着生活节奏被打乱。供暖设备和生活支出需加快推进。许晓峰说,今年的天气确实不太正常,北方的低温比往年要早一些。这背后是极端气候变化的加剧。入夏以来,全国天气出现异常情况——北方暴雨、南方高温、局部干旱。进入十月,北方气温骤降,而南方却依然温暖。徐晓峰解释说,正常情况下,秋季冷空气逐渐由北向南推进,但今年冷空气团数量偏多。由于气温升高,导致北方出现降温、降雨甚至降雪,而南方气温却没有明显下降。但目前的气象数据还不足以得出“冬季提前”的结论。只能说目前的温度已经达到了温度标准,但是保持力不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