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海军可打造“2核4常”规模的飞机,形成远洋牵制力量!当福建舰完成海试并正式服役时,中国将进入三艘航母时代。人们更关心的是最终远渡重洋的蓝色舰队的规模和配置。根据专家专家研判和国防建设规划,中国海军到2035年可建成“两核四常”的飞机作战群配置。这不仅是数量上的跃升,更是质量和战略思维的全面升级。现役的辽宁舰、山东舰以及即将服役的福建舰,包括正在建造的003A改进型,将形成四机动力的坚实阵容。这些飞机主要承担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内的海空管制任务,同时还负责le 用于印度洋的定期巡航。福建的8万吨级船舶尤其引人注目。电磁弹射器和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略超过美国尼米兹级飞机。其70架舰载机的配置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。两型004核动力超级飞机的规划也令人兴奋。核动力带来的无限续航能力,将使连续部署在太平洋中部、印度洋乃至大西洋6个多月的飞机作战编队成为可能。这一战略举措将改变中国的海上投送能力。核航母的优势包括无燃料限制的超长航时、持续的高速机动性、更大的有效载荷以及清洁环保的能源供应。但也面临着成本高、施工时间长、维护困难等挑战安斯。至少需要三艘核航母才能确保一艘随时做好战斗准备,这对国防预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当前中国航母建造呈现出“梯队突破”的特点。从辽宁舰开始改造,到山东舰自主建造,再到电磁弹射技术应用到福建舰上,每一步都在不断迈出。第四艘航母很可能是福建舰的姊妹舰。这种“熟能生巧”的建造方式,既保证了战斗力的快速发展,也为核动力航母的发展赢得了时间。